本條目或章節曾是未來的建設或計劃,但有關計劃已被有關方面擱置。 它包含擱置前的訊息,內容只供參考。 |

貫通南北方案建議的走線
高鐵貫通南北方案,一般稱為錦上路方案。為高鐵的民間方案,由香港公共專業聯盟(下稱:聯盟)於2009年提出[1]
走線[]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個訊息可能會在文章評論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
方案提出,高鐵香港段將以港鐵錦上路站附近設立總站。同時設立一條「港島快綫」(即為機場快綫延綫),來往香港站至錦上路站,作為彌補高鐵未能直達市區的缺失。
聯盟指貫通南北方案的建築成本為約250億元,遠比政府的為低。[2]
港島快綫[]
港島快綫是一條由聯盟提出的鐵路。由錦上路站出發,經青衣站後行駛現有機場快綫前往香港站。由於現時東涌綫及機場快綫的每小時總班次為20班,有大量的剩餘容量(上限為每小時40班)。聯盟指機場鐵路有足夠空間給予港島快綫行走。根據方案建議,將來香港站每八分半鐘將有以下列車開出:
班次方面,港島快綫及機場快綫為每小時7班(平均每8.6分鐘一班);東涌綫往東涌為每小時14班(平均每4.3分鐘一班);東涌綫往/經青衣為每小時21班(平均每2.9分鐘一班)。總班次為每小時35班(平均每1.7分鐘一班)。[3]
優點[]
- 建設成本只需250億元,遠遠低於政府方案的652億。比西九龍方案節省逾300億元;
- 新界320萬市民能直接受惠;
- 減低能源損耗和列車調度距離,營運成本大幅下降;
- 由於建設成本和營運成本大輻下降,市民可享受較低車資;
- 由於高鐵線隧道距離縮短16公里,毋須興建緊急維修站,減少徵地;
- 多達420萬香港居民(即62%的人口),使用高鐵時能縮短旅程時間;相對於西九總站方案,有45萬人因此增加旅程時間4分鐘;
- 可提供機場式服務: 旅客可在香港站和九龍站辦理市區登車手續,然後再在香港交匯站上車往返內地;
- 港島快線可讓九龍及港島乘客同樣便捷前往內地;
- 香港交滙站有足夠空間設計成綜合車站,在三條線之間接駁方便,旅客轉車的步行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 新界居民、港島區居民,和機場乘客可更快捷利用高鐵往返內地,高鐵的乘客來源因而增多;
- 毋須遷拆菜園村,可充分利用錦上路站旁邊的官地,徵地興建維修車厰亦可避開主要村落和民居;
- 建造過程簡單,同樣可於2015年完工;
- 免除對西九文化區、大角嘴和石崗菜園村的影響;
- 免除所有因為設站西九所引起的交通、環境和社會問題;
- 為新界西北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缺點[]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個訊息可能會在文章評論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
- 港島快線不可行
- 不能直接服務市中心
- 錦上路方案不能直接服務市中心,錦上路站亦不能成為市中心。
- 嚴重低估成本效益及需收回的土地
- 成本(未計算備置工程):並非250億港元,應為430至500億港元與550億港元。
- 政府方案能為內地旅客及500萬巿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 需收回更多土地/清拆更多構築物,更多住戶受影響(約300相對160)
- 嚴重低估車站、列車停放處佔地
- 錦上路方案車站月台只能容納6+4,不能容納9+6。
- 錦上路方案列車停放處不包括支援服務輔助建築物。
- 在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範地區內進行填海工程
- 延誤通車最少三年
結果[]
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分別於2009年10月20日及2010年1月16日表決通過由政府提出的方案[5]。 廣深港高鐵將以西九龍方案興建,本方案被棄用。
註釋及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