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鐵路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MTR 1967

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所提出的集體運輸網絡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1]是香港政府工務司(Director of Public Works)於1965年7月委託英國費爾文霍士施偉拔顧問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and Associates)進行之研究,探討改善香港公共交通問題的方法。

該研究之研究報告在1967年9月發表,報告建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交通系統(地下鐵路),並提出了一個包含全長51公里,四條鐵路綫,耗資150億港元的地鐵方案,分9期興建,是香港地鐵規劃之始。

簡介[]

香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急速發展,人口迅速增加,既有的公共交通系統未能迎合社會真正的需求。

1963年,港府邀請倫敦交通局(London Transport Board)及英國公路研究實驗室(Road Research Laboratory)就改善交通運輸問題提供建議,該兩機構其後建議香港設立常設交通研究小組,香港交通狀況調查組(Passenger Transport Survey Unit,PTSU)[2]乃於次年在工務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架構內設立,由公路研究實驗室人員提供技術指導,蒐集道路建設、公共運輸實況、人口分佈與變化、車輛增長等數據,以評估交通運輸與整體城市發展之關係。[3]

1965年,港府意識到對公共集體運輸研究的急切需要,乃於同年7月與英國費爾文霍士施偉拔顧問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簽訂協議,由後者負責探討各項既有公共交通技術在香港實行的可行性,亦即後來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研究開展之時正值調查組發表首次研究成果之時,使該研究能以有關數據作推算之基礎。

1967年9月1日,費爾文霍士向工務司正式呈交《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簡稱MTS-1967,文件只有英文版)。1968年2月,有關研究報告正式遞交至立法局審議。

路綫[]

由於部分路段的客量較低,以下路段通常只有一半班次停靠,不服務該段的列車會利用渡綫調頭,形式如現時觀塘綫何文田特車。詳情如下[5]

車站[]

根據MTS-1967所示位置估計,以現時景物表述

港島綫[]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車站位置 車站類型
堅尼地 Kennedy 域多利道近堅尼地城巴士總站 地底
卑路乍 Belcher 卑路乍街、山市街交界 地底
西營盤 Sai Ying Pun 皇后大道西,西邊街至正街間 地底
上環街市 Western Market 永樂街,約與今上環站平行 地底
中環 Central 德輔道中萬宜大廈至環球大廈間 地底
海軍船塢 Admiralty 現時金鐘站 地底
灣仔 Wan Chai 駱克道、柯布連道交界,約與今灣仔站平行 地底
跑馬地 Valley 駱克道堅拿道天橋至銅鑼灣廣場間 地底
天后 Tin Hau 電氣道至英皇道間地底,現炮台山站斜對面 地底
北角 North Point 現時北角站 地底
鰂魚涌 Quarry Bay 英皇道健康村 地底
西灣河 Sai Wan Ho 現時興東邨內 地底、架空混合
筲箕灣 Shau Kei Wan 現時筲箕灣站 架空
柴灣碼頭 Chai Wan Quay 城巴柴灣車廠對面 架空
柴灣中 Chai Wan Central 柴灣道、新廈街交界西側,怡泰街休憩處 架空

觀塘綫[]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車站位置 車站類型
上環街市 Western Market 永樂街,約與今上環站平行 地底
中環 Central 德輔道中萬宜大廈至環球大廈間 地底
尖沙咀 Tsim Sha Tsui 九龍公園內 地底
佐敦 Jordan 彌敦道裕華國貨至長樂街間 地底
窩打老 Waterloo 現時油麻地站 地底
旺角 Mong Kok 彌敦道旺角道至始創中心間 地底
石硤尾 Shek Kip Mei 大坑西新邨地底 地底
九龍塘 Kowloon Tong 生產力促進局至羅福道澳洲國際學校間,跨九廣鐵路 架空
老虎岩 Lo Fu Ngam 現時樂富站 地底
黃大仙 Wong Tai Sin 現時黃大仙站 地底
鑽石山 Diamond 現時鑽石山站 地底
彩虹 Choi Hung 現時彩虹站 地底
九龍灣 Kowloon Bay 現時九龍灣站 架空
牛頭角 Ngau Tau Kok 現時牛頭角站 架空
觀塘 Kwun Tong 現時觀塘站 架空
觀塘村 Kwun Tong Tsuen 鯉魚門道鯉安苑對面 架空
馬溜塘 Ma Yau Tong 鯉魚門道油美苑對面 架空

荃灣綫[]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車站位置 車站類型
海軍船塢 Admiralty 現力寶中心地底 地底
尖沙咀 Tsim Sha Tsui 九龍公園內 地底
佐敦 Jordan 拔萃女書院西側志和街地底 地底
窩打老 Waterloo 東方街地底,與今油麻地站平行 地底
旺角 Mong Kok 彌敦道旺角道至始創中心間 地底
深水埗 Sham Shui Po 長沙灣道石硤尾街至南昌街間 地底
蘇屋 So Uk 現時長沙灣站 地底
長沙灣 Cheung Sha Wan 現時荔枝角站 地底
荔枝角 Lai Chi Kok 現時美孚站 地底
貨港 For Kong 現時荔景站西側,貨櫃碼頭內,與葵涌道平行 架空
垃擸灣 Lap Sap Wan 現時葵芳站 架空
葵涌 Kwai Chung 現時葵興站 架空
大窩口 Tai Wo Hau 沙咀道德士古道至聯仁街間 地底
荃灣 Tsuen Wan 沙咀道荃新天地至圓墩圍間 地底

沙田綫[]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車站位置 車站類型
尖沙咀 Tsim Sha Tsui 九龍公園內,與海防道平行 地底
紅磡 Hung Hom 現時紅磡站 地面
何文田 Ho Man Tin 機利士南路蕪湖街至佛光街間 地底
土瓜灣 To Kwa Wan 現時土瓜灣站 地底
馬頭圍 Ma Tau Wai 譚公道欣榮花園至傲雲峯間 地底
啟德 Kai Tak 太子道東富豪東方酒店對面 地底
鑽石山 Diamond 大磡村至荷里活廣場間地底 地底
慈雲山 Tze Wan Shan 慈樂邨樂安樓、樂祥樓間地底 地底
紅梅谷 Hung Mui Kuk 田心街隆亨邨外 架空
山下圍 Shan Ha Wai 曾大屋遊樂場 架空
沙田中 Sha Tin Central 沙田大會堂、新城市廣場間 架空
下禾輋 Ha Wo Che 現時禾輋邨內 架空
禾寮坑 Wo Liu Hang 現時火炭站 地面

列車[]

列車採用第三軌供電,每列有八卡,每卡每邊有五扇乘客用車門。與現時的分別是沒有車長用的窄身對外車門,車頭的緊急逃生門採用揭開形式(以車頭計,位於車身中點左邊)。列車主要採用白色為主色,然而車頭為橙色。

列車參數[6]

  • 車卡總長:頭卡—76'3"(23.24公尺),中卡—73'6"(22.4公尺)
  • 編組全長:593'6"(180.9公尺)
  • 車卡高度(由路軌計算):11'6"(351公分)
  • 車卡闊度:10'6"(320公分)
  • 軌距:143.5公分
  • 轉向架之間距離:49'(14.94公尺)
  • 車卡頭尾跨:12'3"(3.73公尺)
  • 車頭頭跨:15'(4.57公尺)
  • 軸距:7'6"(229公分)
  • 車廂地台高度(由路軌計算):3'10"(117公分)
  • 車廂地台與天花之間距離:6'6"(198公分)
  • 車頭緊急逃生門闊度:2'(61公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英國費爾文霍士施偉拔顧問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and Associates),《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 -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香港:政府印務局,1967年)。
  2. 香港交通狀況調查組後改稱為「交通運輸調查部」(Traffic & Transport Survey Division),現隸屬運輸署。
  3. 何佩然,《建城之道:戰後香港的道路發展》(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77頁。該文所用之「乘客交通調查小組」並非官方使用的譯名。
  4. 此名稱乃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的兩幅畫家筆下圖片得出,但該船塢的正確名稱為海軍船塢,故不排除「港」軍船塢乃手民之誤。
  5. MTS-1967第153頁
  6. MTS-1967第153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