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發展策略2014》(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是運輸及房屋局在2014年9月17日公布,為香港鐵路網絡直至2031年的未來發展提供規劃框架。
概況[]
政府在2000年5月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00》,為香港訂定適用至2016年的鐵路網絡擴展計劃。在2011年3月,當局委託顧問進行《策略2000》之檢討及修訂研究,旨在檢討《策略2000》提出而尚未落實的鐵路項目,以及其他由政府或公眾提出的鐵路構思,為香港未來更新全港長遠鐵路發展藍圖。
在回應運輸需求、合乎經濟效益、並配合新發展區和其他新發展項目的發展需要等三大前提下,當局於2014年9月17日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為進一步擴展直至2031年的香港鐵路網絡,建議七個新鐵路項目,包括北環綫及古洞站、屯門南延綫、東九龍綫、東涌西延綫、洪水橋站、南港島綫(西段),以及北港島綫。
七個建議鐵路方案主要服務港島南、港島北、九龍東、新界東與新界西北區乘客,初步成本估算約為1,100億元。
擬議新鐵路發展項目[]
北環綫及古洞站[]
北環綫連接屯馬綫錦上路站與東鐵綫新設的古洞站,方便新界東北與北區居居民使用鐵路往來兩地,並預留土地,以便未來發展時,於凹頭、牛潭尾及新田增設中途站,此路線亦有發展到粉嶺北一帶、連接落馬洲站的空間。
屯門南延綫[]
屯門南延綫將屯馬綫西行總站由屯門站南延至屯門南站,以高架形式興建及設站。設置屯門南站的目的是改善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湖景邨、兆禧苑及悅湖山莊一帶﹚的鐵路服務及屯門碼頭的連接性,擬議的屯門南站鄰近屯門碼頭及兆禧站,可以方便輕鐵及主要鐵路網絡之間的轉乘。
東九龍綫[]
東九龍綫為一行走於東九龍北部地區的新鐵路線,約長7.8公里。東九龍綫由鑽石山站出發,途經彩雲、順天、秀茂坪及寶達站,前往寶琳站。
《策略2014》中指出,此線有充當將軍澳地區和九龍之間行程的替代路線之用途,如將軍澳綫的列車服務受阻,受影響的乘客可取道此路綫,前往九龍各區。此路綫的興建,將會令向來沒有鐵路服務的彩雲邨、三彩區、四順區、秀茂坪及寶達邨擁有一條鐵路綫,令居民能夠享用鐵路服務。惟此路綫的新建車站位於地底深處,預計建造過程將富有一定挑戰。
東涌西延綫[]
東涌西延綫將東涌綫西行總站由東涌向西延伸至東涌西站,方便東涌逸東邨一帶居民。
洪水橋站[]
為配合未來洪水橋新發展區落成後的交通需求,屯馬綫將於兆康及天水圍之間增設洪水橋站。
南港島綫(西段)[]
連接港島綫香港大學站及南港島綫黃竹坑站,為南港島綫計劃的一部份。乘客可以在香港大學站轉乘港島綫,或到黃竹坑站轉乘南港島綫。此路線興建的原因是考慮到南區西部預期的人口和遊客增長,以及市民在公眾參與活動中對此方案的強烈支持,建議推展南港島線﹙西段﹚,以應付新增的運輸需求,並緩解道路網絡的壓力。
南港島綫(西段)將與南港島綫(東段)和西港島綫形成一個環狀網絡,從而可以改善鐵路網絡的穩健性,同時成為南區居民另一條出行路線。此路線之中的田灣站及瑪麗醫院站曾經被擱置興建,其後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及「我們未來的鐵路」中再次被建議興建。
北港島綫[]
建議採用「交匯」方案,以添馬站作交匯點,東涌綫由香港向東延伸至添馬站,將軍澳綫則向西延伸,經銅鑼灣北及會展站,前往添馬站,形式「北港島綫」,舒緩港島綫與相關車站的壓力。
政府立場[]
由於反修例運動持續,有傳媒訪問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他引述政府表示遲一點再談鐵路發展問題[1]。
2019年10月16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表示加快東涌西延綫、北環綫、屯門南延綫規劃工作[2]。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參與諮詢文件》,運輸及房屋局
- 《鐵路發展策略2014》,運輸及房屋局
- 秀茂坪有港鐵? 一鐵獨大例遲點搞先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政府自顧不暇 籌備工作推遲 學者斥欠遠見〉,《東方日報》A1版,2019年9月13日。
- ↑ 〈行政長官2019年施政報告〉(第21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