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鐵路大典
香港鐵路大典
Advertisement

座椅Seat),廣東話俗稱「」,是車站列車車廂設備之一,讓乘客於候車或乘車時,以身體背部及臀部分擔腳部所承受的身體重量,減低腳部的壓力以獲得舒適感。

列車座椅[]

前地鐵網絡[]

行駛前地鐵路綫的現代化列車東涌綫AdTranz-CAF列車韓製列車市區綫中國長春製列車於每組車門之間設有六個座椅,設有多用途空間的位置則為三個座椅。中國青島四方製列車於每組車門之間設有五個或六個座椅,設有多用途空間的位置則為三個座椅。

機場快綫AdTranz-CAF列車採用2+2排列的布製座位,為旅客提供更舒適的旅程。

前九鐵網絡[]

九鐵於1980年代購入第一批電氣化火車,普通等車廂設以3+2配置的橙色獨立塑膠座椅,後期購入的車卡改用2+2配置,騰出站立空間應付日益增長的乘客量;頭等車廂採用綠色皮製座椅。

普通等車卡的佈局於翻新後被大大改變,所有舊款座椅被移去,每道車門之間改為設置4個橫向不鏽鋼座椅。於兩個車卡之間的位置設有面向車頭或車尾的兩排二人座椅及一張單人座椅。頭等車卡設有72個絲絨座椅,以2+2方式排列。

近畿川崎列車於每組車門之間有四個座椅,於兩個車卡之間有五個座椅。每個座椅之間沒有分隔,乘客易於列車加速或減速時滑動。東鐵綫頭等車卡設有72個絲絨座椅,圖案與中期翻新列車不同。

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則於每組車門之間只有三個座椅,於兩個車卡之間維持五個座椅。每個座椅之間的位置稍為凸出以作分隔,繼承地鐵傳統。

東鐵綫現代列車於每組車門之間有五個座椅(D卡則有六個),於兩個車卡之間有兩個座椅(俗稱「情侶座」)。頭等車卡同樣設有72個絲絨座椅,以2+2方式排列。

輕鐵[]

第二期第三期及翻新前的第一期列車採用橙色獨立座椅。第四期第五期及翻新後的第一期列車採用白色配以淺綠色/淺紫色的單座椅或雙座椅。

車站座椅[]

港鐵網絡各車站啟用年份不同,座椅款式亦有別。近年建成的鐵路綫,車站座椅已顧及人體工學設計,乘客坐下時的感覺較為舒適。

市區綫[]

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將軍澳綫各站於柱身或牆身設有長條形不鏽鋼座椅,每張可安座2至3人。

港鐵於2010年於佐敦站先行試驗以環保塑膠製成的座椅,其後於其他車站陸續更改為該款座椅。該座椅底座以白色為主,座墊則為所屬車站的顔色。

東鐵綫[]

九廣鐵路電氣化初期,各車站月台均安裝了每組4個的橙色塑膠座椅,與黃頭列車同款。

兩鐵合併後,港鐵將東鐵綫各站的座椅更換為每組3個的玻璃纖維仿木座椅,另外於靠牆位置安裝長條形座椅。

1998年至2009年啟用的車站[]

東涌綫將軍澳綫西鐵綫迪士尼綫各站為每組2至6個的灰色金屬座椅,有凹凸不平(沒有透氣孔)及平面(設有透氣孔)版本。機場快綫車站的座椅設有藍色軟墊,比普通版本更為舒適。

馬鞍山綫[]

大圍站烏溪沙站於2004年啟用時,原有4卡停車位置的範圍内設有每組為4/8/12/16個的不鏽鋼座椅,以數條橫杆及直柱支撐。

2014年後啟用的車站[]

西港島綫起,之後啟用的觀塘綫延綫南港島綫屯馬綫東鐵綫過海段新車站均設有每組3個的黑色塑膠座椅。港鐵亦為車公廟站烏溪沙站月台的延伸範圍安裝這款座椅。

圖集[]

列車[]

車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Ebthk-small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Hkferry
香港渡輪大典條目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