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式月台(Island Platform),是月台排列方式一種,兩條路軌在月台兩邊。
結構[]
月台一 月台二 |
優點[]
- 對於人流較少的車站,來往其它樓層的設施(例如扶手電梯、樓梯及升降機)只需設置一套,建築及維修成本較低。
- 月台較易於監控。
- 單一島式月台的闊度比兩個側式月台窄,可減少車站佔用地方面積。
- 如果其中一邊月台太多等候乘客,島式月台可以將人流分散到另一邊的月台,避免擠擁。
- 乘客到錯月台或乘錯車,可直接前往對面月台。
缺點[]
衍生[]
分離式島式月台[]
分離式島式月台,是島式月台的變種,通常是由於受地理因素影響或改建時結構所限,而把兩個月台建在隧道管道內,靠多條通道把兩個月台連接,而扶手電梯和樓梯等設施設在該些通道內。炮台山站和鰂魚涌站的結構就是如此。
南昌站[]
南昌站由九鐵興建,在2003年至2007年原本有兩個區域,一邊是由九鐵營運,另一邊是由地鐵營運。當時車站為兩鐵共構車站,但因為營運機構不同,故設有主力牆壁分隔1號月台(九廣西鐵往屯門站方向)和4號月台(東涌綫往香港站方向)。
2007年12月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為簡化西鐵綫及東涌綫之間的轉乘設施,在1號月台與4號月台之間的牆壁開設轉車通道,以方便東涌綫往香港方向的乘客,橫過月台轉乘西鐵綫往屯門方向的列車,但轉乘方向錯配問題一度在網上熱烈討論。
金鐘站[]
金鐘站的L5層同時作為東鐵綫南端終點站和轉車通道,由於考慮到金鐘站擁有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超級龐大客流的轉乘需求,因此在L5設有轉乘通道,供往返港島綫/荃灣綫部分及東鐵綫/南港島綫部分的人士使用,同時亦是導致東鐵綫使用同層分離式島式月台。列車抵達本站終點站時,先進入8號月台清客,然後會駛入本站以南越位隧道調頭,之後才駛入7號月台上客前往九龍新界及邊境禁區。在沙中綫過海段通車前,僅開放予公眾範圍僅兩邊月台中間之轉綫位置,轉乘通道設有兩部升降機連接L6層,樓層南端設客用洗手間。
北角站[]
北角站於1999年-2001年在觀塘綫(現時屬於將軍澳綫)進行「紓緩鰂魚涌站轉車站擠塞工程」,完成後,兩個港島綫時期採用的側式月台被打通多條通道,與觀塘綫月台部份成為分離式島式月台。
炮台山站及鰂魚涌站[]
由於港島北岸複雜的地理環境,加上定綫沿線主要為已發展區域,使到當年挖掘新隧道時遇上了大量困難,所以港島綫主要使用隧道鑚挖盾挖掘,故大部份地底月台及隧道的橫切面都呈半圓形,亦是其結構主因。
紅磡站(只限在屯馬綫通車後、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前)[]
紅磡站原先是雙島式月台設計,其後為配合屯馬綫通車,西鐵綫在屯馬綫通車前一星期搬遷至新月台,因而不能跨月台轉車,而為了方便東鐵綫乘客,在原有舊月台加設共5條、橫跨兩個西鐵綫月台的行人接駁通道而成為分離式島式月台。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上述月台已停用。
島式月台的使用[]
相關車站最少有一面月台是在月台島:(後面有「雙」字代表是雙島式月台)
- 觀塘綫:除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外所有車站(彩虹站屬雙島式月台)
- 荃灣綫:除葵芳站、葵興站及荃灣站外所有車站
- 港島綫:香港大學站、西營盤站、金鐘站、炮台山站至太古站、筲箕灣站及柴灣站(炮台山站、北角站及鰂魚涌站屬分離式島式月台)
- 將軍澳綫:除坑口站及寶琳站外所有車站(北角站及鰂魚涌站屬分離式島式月台)
- 南港島綫:除海洋公園站外所有車站
- 東涌綫:除奧運站及青衣站外所有車站(南昌站1及4號月台屬分離式島式月台、欣澳站只限1及3號月台)
- 迪士尼綫:欣澳站(只限1及3號月台)
- 東鐵綫:金鐘站(屬分離式島式月台)、紅磡站(舊月台屬分離式島式月台)、旺角東站(只限1及2號月台)、大圍站(2及3號月台屬分離式島式月台)、沙田站(雙)、火炭站(雙)、馬場站、大埔墟站(雙)、羅湖站(只限2及3號月台)及落馬洲站
- 屯馬綫:除車公廟站、顯徑站、土瓜灣站、美孚站及荃灣西站外所有車站(南昌站及大圍站2及3號月台屬分離式島式月台)
- 輕鐵:兆康站